當前位置:首頁  啟真新論

鏡子:不受束縛的自由想象

———對話“物質(zhì)的精神”作品創(chuàng)作者、建筑學系副教授王暉

發(fā)布時間:2013-10-11來源:浙大新聞辦作者:張鴦 整理122634

初秋,紫金港校區(qū)月牙樓大廳,多了些不銹鋼的“擺設”,吸引了過往的師生。這是一場名為“物質(zhì)的精神”的展覽。建筑學系王暉老師和他的學生們,通過不銹鋼這種看似冰冷的材料,將思考和情感帶入詩意的表達之中。由于參觀者反響強烈,展覽由原定的10天延期到了國慶節(jié)之后,直到10月10日才撤離月牙樓。我們也得以更加從容地體會這鏡像之美。本期校報特別邀請到了王暉老師,為我們講述展覽背后的故事。
    
    廚師越界做樂師的事情
    

    ●是什么促使您的團隊創(chuàng)作了“物質(zhì)的精神”主題作品?您期望通過這組作品表達和傳遞怎樣的主題?“鏡子”與您平日的思想境遇有怎樣的聯(lián)系?
    

    :在展覽的前言里我說這次是“廚師越界做樂師的事情”。我們的本行是建筑學,一般來說建筑和菜肴一樣,首先是要滿足實際的生存需要,將自然物質(zhì)按照人的需求進行處理,然后才是美觀、愉悅等精神層面的東西;而音樂作為純藝術,是直接引起精神上的共鳴。這次“越界”,不處理實際問題,只處理藝術方面的問題,所用的材料是建筑中常用的不銹鋼,主題是“鏡像”。當然,這里也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通過對特定現(xiàn)象的操作,去探索如何運用材料,這方面的教學在目前的建筑教育里是缺失的。
    
    為什么是“鏡像”呢?這和我們很久以來感興趣的“超現(xiàn)實”(Surrealism)藝術很有關系。世界一直是充滿神奇,但往往遮蔽在日常生活之下,超現(xiàn)實就是要把這些東西、以及不受束縛的自由想象的東西表達出來。而鏡子呢,在各種文化語境里面,都和神奇、魔力有關。鏡子能照見妖怪,能辟邪,能重現(xiàn)過去,預知未來,還知道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所以我們選擇鏡面不銹鋼這種現(xiàn)代材料,去表達我們感興趣的東西。不管最后做的結(jié)果如何,都是有感而發(fā),沒有矯揉造作或者故弄玄虛的成分。
    
    ●這組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多位學生參與,您與學生的合作是怎樣開始的?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承擔了怎樣的工作?
    

    王:做這些東西的想法有很久了,從兩年前才開始動手做第一件,都是利用空余時間。其間有不少同學參與。開始是和我的研究生一起做,后來感興趣的高年級本科生同學也參與進來。有些展品與我承擔的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有關,但是我一直強調(diào)興趣,因為本科生的參與純粹自愿,沒有興趣是堅持不了的。事實上學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后來不是我催促他們,而是他們催促我盡快做出來。
    
    特別是我指導的SRTP小組在《輪回》的制作中,發(fā)揮了主要作用。他們的研究主題是探索張拉整體結(jié)構(Tensegrity)的創(chuàng)新形態(tài)設計,與這件作品關系很密切。國外有1/2圓拱的建成案例,我要求他們做1/4圓拱,因為是不對稱的偏心結(jié)構,難度要大很多。SRTP的三名同學利用業(yè)余時間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甚至在今年史上最熱的暑假期間主動回到學校,進行《輪回》的制作。光是充當拉索的魚線就用掉了六七百米,其間模型多次坍塌、變形,單元數(shù)量加了又減,減了又加,每次都要重做。我知道難度不小,但從不降低要求,不斷指出缺陷,幫助同學們分析問題,提出建議,實際制作是同學們完成的。展出前一天晚上,我和三名同學一起熬了通宵。
    
    通過這次過程,我也更加認識到浙大學生巨大的潛力和優(yōu)秀的素養(yǎng)。雖然結(jié)果仍然不完美,我們會繼續(xù)探索??梢哉f,和學生們一起進步是當老師最大的快樂。
    
    科學、藝術和人文的融合
    

    ●您最喜歡的作品是哪件?為什么?
    

    王:
作為創(chuàng)作者,應該說每一件作品我都非常喜歡,很難說清楚更喜歡哪一個。我只能說喜歡它們的原因各不相同。
    
    喜歡《殘荷一號》,是因為它是所有作品的發(fā)端,是水上的殘荷第一次把鏡像之美呈現(xiàn)給我。而且,它和杭州的文化底蘊相通。它是最早構思的,卻是最后完成的,我們體會到模擬自然對設計功力的要求很高。《殘荷二號》的特點是抽象性,從自然狀態(tài)一下子變成幾何的、人工的形態(tài),有多種組合方式,尺度可大可小,可以變成現(xiàn)代家具,也可以成為城市雕塑。
    
    《瑪格麗特》是在設計上花費最多心血的一個,因為它完全是主觀感覺的表達。設計用了近兩個月,紙板模型做了幾十個。另外它是用一塊板折出來的,滲透了我們關于“維度”的思考?!遁喕亍纷钣腥さ牡胤绞怯矛F(xiàn)代的結(jié)構形式去表達佛教的經(jīng)典概念,而且如前所述,是大家辛勤勞動的結(jié)晶?!稌r間之鏡》最簡潔明快,制作也很順利,效果卻很強烈,我注意到多數(shù)走過的人都會湊過去一看究竟,“上鏡率”也頗高。
    
    
●展覽有很多觀眾留言,寫滿了兩大本,是您預料之中的嗎?這樣的展示形式,對于科學與藝術傳播是否有效?
    

    :觀眾反應這么熱烈,對我來說是出乎意料。本來準備了一個很厚的留言本,兩三天就寫滿了,趕緊又放了一個,可以看出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所以展覽也由原定的10天延期到國慶節(jié)之后。有不少人說“看不懂”,其實無所謂懂或者不懂,只要有自己的觀感、對它有些感覺就好了。我想這件事最大的意義,不在于展品本身有多好看,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平臺、交流的平臺。
    
    這次展覽,建筑設計研究所和建筑學系給予了積極的支持,借此機會表達謝意!和建筑一樣,這些東西算是公共藝術品,對于營造文化氛圍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也能夠讓不同專業(yè)的人更多地相互了解。
    
    我過去在日本留學,也到歐洲的院校交流過。國外的大學校園里經(jīng)常有各種展示、非正式的表演、大大小小的文化節(jié),一進去馬上感覺和外面不一樣。國內(nèi)院校尤其是理工類見長的院校,氛圍容易沉悶。浙大倡導學科交叉,就是想激發(fā)出新的東西,我們這次主動“越界”也是類似的想法。
    
    9月21號下午我們組辦了一個小型研討會,邀請一些同事、建筑師、外校教師、文藝界朋友聊了一下。大家說這件事看似“另類”,其實屬于“正途”。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光靠SCI的數(shù)目是不夠的。如果教師被各種考核指標壓得喘不過氣,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間和精神狀態(tài),也許短時間內(nèi)指標可以上去,但大學的發(fā)展沒有持久的內(nèi)涵和動力,也不會得到大家真正的尊重??茖W、藝術和人文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才是一流大學的特征,大學的精神最終還是要落在人文關懷上。
    
    觀者留言
    
    藝術的境界在于給人以想象空間。
    
    不錯的鏡子。
    
    荷開如畫,荷落如鐵。華麗終是短暫,平淡方是永恒。
    
    仿佛又走進了法國的蓬皮杜博物館,對藝術與真諦的追求令人感動。
    
    方正規(guī)則的外形下,隱藏著對美與和諧的闡釋!作品很好!
    
    藝術讓金屬變得柔和。
    
    《殘荷聽雨》俯視的水面太平靜,應該弄點波紋的痕跡,才更加顯雨境。斜視殘荷與鏡面的光線扭曲感很贊。
    
    經(jīng)典藝術品只能意會,無法用文字去簡單表達清。創(chuàng)意在“邪門”中產(chǎn)生。
    
    《殘荷二》,鏡像,維度,安靜,喜歡這種風格與造型。
    
    喜歡《瑪格麗特》及那個故事。作品將材料充分利用,表達了刺痛,淚水(在作品中可以看到淚滴,穿透“圓形”的刺痛……)
    
    將古典之美與現(xiàn)代之美完美融合,好!需要思考的東西就是與國家政策保持一致。與時俱進,共創(chuàng)未來。在中國夢的基礎上,改革,發(fā)展,促和諧??次磥?,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加油!
    
    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建筑本身是一門藝術,但普通人無法看出建筑藝術所深藏的內(nèi)涵。唯有將有藝術的建筑付諸實用的東西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
    
    覺得作為裝置藝術或是藝術品,少了令人感動之處,那種最本源的本體的美。有過多的故意、矯情的感覺。但作為建筑系的作品,亮點令我很感動。浙大建筑系太缺乏藝術氛圍。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練習,希望這樣的課堂與探索能在研究生階段開展,并且做得更樸實,感人。
    
    抽象,一個讓人難以忘記的詞,充滿著故事。
    
    每來一次都會意識到需要深入思考的東西永無止境!人生啊!奮斗!
    
    好喜歡《輪回》,其他好抽象,看不懂。
    
    喜歡鏡面金屬的質(zhì)感,光滑暢快,幾何式的表達。還有,在沒打燈的時候,對著《殘荷》側(cè)面打手電,墻上的影子深深淺淺,超美!期待能看到它們走過時間后的變化。
    
    ———在寫滿兩大本的參觀者留言中,我們特別擷取了一部分,從這些真實又可愛的文字中,仿佛可以又看到了留言者當日思索、品味的模樣。由于無法一一與留言人取得聯(lián)系并確認,我們將他們的名字隱去了,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與之共享這份藝術的美。
    
    
(張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