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啟真新論

教授何以成為教授

發(fā)布時間:2015-11-09來源:浙大新聞辦作者:彭笑剛60068


    (浙江大學化學系以教學大討論的方式為自己的百年慶生。本文根據(jù)化學系教授彭笑剛在論壇上《教學與科研》發(fā)言整理。)
    
    
如果愛因斯坦來浙大授課
    
    我認為教學很重要,這是非常確定的。
    
    大學的任務(wù)有三個,樹人、育才、扛起思想之旗。“樹人”“育才”對應(yīng)“教”,“扛起思想之旗”對應(yīng)“研究”。作為大學教授,我們要給人類帶來光明、帶來前途,因此,研究是我們不可推卸的任務(wù)。
    
    教學很重要,但現(xiàn)在大學里很多老師不把教學當回事,整天只想著申請經(jīng)費、發(fā)表高檔論文。
    
    我們怎么樣對待這樣的“大牌”教授?怎么樣讓他們好好做教學?對此,我有兩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教學是大學的基本任務(wù),但未必是核心任務(wù),尤其對于研究型大學來說不是。
    
    但教學是基本任務(wù)是肯定的,也就是說,如果一所大學完成不了教學,那就不是一所好大學。但是如果大學只是把教學做好,那浙江大學是不配成為浙江大學的,北大、清華也不會那樣做的。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教學很重要,但不是說做教學是第一重要的。
    
    第二個觀點,學識過人的大牌教授未必是好的授課者。不是說他學術(shù)上很牛,來上課就一定會好。不能夠迷信這些大牌教授,這是值得重視的問題。
    
    下面是一個具體的問題:如果愛因斯坦來我們浙江大學,我們要還是不要?愛因斯坦的課教得一塌糊涂。我個人的觀點,只要浙大的教授作為一個整體能夠完成教學任務(wù),愛因斯坦式的教授我們可以接受幾個,這沒有問題。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
    
    我還有一個觀點,大學是什么?我不認為大學是一個從上到下組織的行政機構(gòu)。大學是一批獨立思想家形成的群體。他們,按照大學教育這個職業(yè)的要求、認可實現(xiàn)大學基本目標、以合適的比例形成的一個共同體。這些獨立思想者之所以走到一起來,是因為他們共享一個目標。因此,其中有幾個無力勝任授課任務(wù)、但思想超群的教授是可以接受的。
    
    世界各個名校各有各的個性———他們獨自的文化,但上面描述的是共同特點。

    
    好的大學教授的兩個特征
    
    
什么么是一個好的授課者?什么樣的職業(yè)人士是一個好的大學教授?
    
    大學教授有兩個特征。
    
    第一,對學科甚至對世界有系統(tǒng)的、貼合事實的認識,這里要強調(diào),“系統(tǒng)的”和“貼合事實的”必須同時具有,這是第一要素。如果你沒有系統(tǒng)的認識,我不認為你可以作為一個好的老師。
    
    第二,要有超乎尋常的溝通能力。愛因斯坦那樣的學者多少帶點自閉癥的特點,他想事情想得太超前。他站到講臺上的時候,依然過度沉靜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他講話不管聽眾是誰,他講他自己的。這樣的思想者,做不了好老師。思想越深刻、越有個性越不行。超乎尋常的溝通能力,作為一個教授是必須要發(fā)展的。在座的年輕人,如果想要做好教授,必須要打好這個教授的基礎(chǔ),這是必須的。
    
    上述第一點是基礎(chǔ),第二點是更技術(shù)性的問題。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大師,盡管不是一個好的授課者,大學里依然可以有一席之地。因此,下面我想主要圍繞前一點展開。
    
    系統(tǒng)而貼合事實的認識哪里來?我認為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來自于個體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得的(或者積累起來的)獨到和個性的認識,也就是自身對學科的認識。第二種是接受他人系統(tǒng)化的認識。這是兩種不同的模式,這兩種教師在現(xiàn)代社會里都是存在的,都有它的功能。
    
    第一類是優(yōu)秀的大學教授,第二類是優(yōu)秀的中學和職業(yè)學校的教師。作為一個好的中學和職業(yè)學校的老師,你要能夠?qū)e人的或者已有的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接受,然后你去傳播知識。作為一個中學和職業(yè)學校的教授,夠了。但是,杰出的教授必須有自己獨到和個性的認識。
    
    為什么非要是獨到和個性的,不能只是傳播知識?原因在于———書本上的知識根本遠遠不夠描寫真實世界。我認為,人類目前對世界的認識,九牛一毛都不到。無論教科書寫的多么完美,離真實世界還相差很遠。在這個意義上,作為“樹人”、“育才”教育最后一道門檻的大學,教授必須要能夠引導年輕人開始理性、勇敢、樂觀地面對真實世界。只有對世界認知發(fā)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完成這個任務(wù)。一旦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個性化的認識也就出來了,獨到性也就有了。
    
    作為一個大學教授,僅僅強調(diào)個性化認識是不行的。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獨到而系統(tǒng)的認識,故事講不下去的。還是要有系統(tǒng)的和貼合事實的認識。

    
    讓教授成為教授的唯一路徑
    
    目前中國大學教育的情況怎么樣?我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教授。中國的大學要辦好,希望在我們教授,問題也在我們教授。我們沒有什么好推托的。嚴格來說,我們做得還很不夠。中國很多大學的目標,是成為一流的研究型大學。按照這個標準,我們有多少大學教授處于這個水平呢?
    
    或者,一些大學教授只是在努力做好中等或者高等職業(yè)學校老師,達不到真正有自己系統(tǒng)的、獨到的認識?怎么樣成為稱職的大學教授?我以為,能夠達到這一要求,一定是通過研究。
    
    “研究”,我們今天叫它科學研究。我把“科學”去掉剩下“研究”兩個字。做實驗、發(fā)表高水平的文章是研究;沒有做過實驗,但也形成了對世界的獨到的認識,算不算研究?我認為,不一定只有科學研究才能夠形成獨到和個性的認識。只會發(fā)表一些文章、甚至高檔文章,我以為不是在做“系統(tǒng)化”的研究。再比如做藝術(shù)的,研究藝術(shù),雖然不是科學研究,但也能形成獨到的認識。所以形成獨到和個性的系統(tǒng)認識,“研究”是核心,但未必就是我們所講的科學研究。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研究型大學成了現(xiàn)代大學的中堅。在研究型大學出現(xiàn)之前,大學發(fā)展速度非常慢。自德國的洪堡創(chuàng)立了研究型大學以后,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才突飛猛進。研究型大學容許學者去自由研究,這個過程才可能真正形成自己獨到的、系統(tǒng)的對世界的認識。
    
    我認可,教育大學生的第一步是教育自己。你自己都不信,你去教別人,沒用,學生不會信你的,學生不傻,你不要認為你能騙得了他,騙不了。學生是最不容易騙的人,騙一堂課可以,騙96個學時不容易啊,多高的騙術(shù)才騙得了?
    
    還不如老老實實做研究、發(fā)展出自己獨到的系統(tǒng)認識,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實。
    
    另一點,教育實際上不是做出來的,是自我教育。學生要達到一定高度,他自己不愿意學是沒有辦法的。在這個意義上,學生靠他們自我教育,我們教授也靠我們自己教育自己。
    
    我們來當教授和隨便街上拉一個人來當教授是什么差別呢?我們自己有我們自己獨到的認識,我們是學生的一個參考系。讓他們看到,我們研究做得好、有能力從自己獨特的視角欣賞世界和人生。讓他們看看,我們的人生是多么的精彩燦爛。如此,給學生以鼓勵,讓他們在迷茫中看到光明。給學生的正面的激勵,才是真正有效的。
    
    教育自己其實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實驗對象。你跟自己溝通,去了解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你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去了解世界,了解他人。
    
    不能夢想,學生會把你的96小時課當做圣徒聽教皇布道。
    
    “使狂熱”不等于教育。讓你的學生狂熱起來,這不等于你在做教育。讓學生感興趣、產(chǎn)生熱情,這只不過是第一步,讓你的學生對你有一點點信心。那這個是一個好的開始,這不是結(jié)束,甚至都還沒有進門。
    
    “使著迷”行不行?也不行。我們的學生不能讓他著迷,我們的學生必須要自己形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判斷能力。最終,他們必須自己獨立地面對人世,我們教授,不可能教會年輕人處理將來一切問題的具體方法。只有能夠獨立面對人世的個體,才會活出“無怨無悔”的人生。
    
    前面講到了教育的目的,那就是樹人、育才和扛起思想之旗。中國過去100年大家在想的事情,我認為基本上可以總結(jié)為:個體層面,讓個體生活得更幸福;國家層面,改變我們的國民性。這個事已經(jīng)提了100年,但是我們做得不夠好,怎么樣能把它做好是值得考慮的。
    
    “使著迷”不是辦法,“使狂熱”也不是辦法,只能腳踏實地去做。從教學角度看,腳踏實地在哪里?就是強調(diào)“基礎(chǔ)”的教育。從研究角度說起來,也是一樣的道理。

    
    考量研究水平的尺在哪里?
    
    學者的水準在哪里?是在對基礎(chǔ)概念的把握。我們現(xiàn)在做的大部分研究沒有突破現(xiàn)有框架。也就是說,一位教授對大學本科的基本框架真正懂的話,他的研究水平不會太低。有一次我在南京大學講報告,學生就問我如何準備好做一流的研究。我當時明確地說,我只能剛剛夠一個大學畢業(yè)的水平,我大約懂了大學里邊60%的知識。如果真正全懂大學里的東西,那就了不起了。
    
    如果純粹在基礎(chǔ)概念里打轉(zhuǎn),是不是研究水平永遠高不上去呢?不對。真正了不起的科學最大突破在哪里?是突破基本概念。這才是真正最大的突破。
    
    最了不起的研究成果,是全世界都錯了、只有一個人(或極少數(shù)人)是對的。
    
    這樣的突破,必然是根本的。
    
    對基本概念不懂,能突破得了嗎?突破不了。至少,這樣做研究可能會把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線索放棄掉。
    
    我個人認為,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首先是基本概念,然后是基本框架,然后是系統(tǒng)理論。我想這是我的理念,教學也好,做研究也好,永遠隨時準備從零開始,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永遠鼓勵學生從基礎(chǔ)開始,從最最基本的概念開始。
    
    基本概念的突破是最重要的突破。舉個例子,愛因斯坦在干什么?愛因斯坦就在想,時間這個東西是什么玩意兒?引力質(zhì)量和慣性質(zhì)量這兩個玩意兒有沒有差別?它的相對論就出來了。就這么簡單,最基本的東西。
    
    我們現(xiàn)在化學系進行教學大討論。其中一個議題是,學化學,什么最重要?是數(shù)理基礎(chǔ)嗎?我個人認為這是不對的。化學就是化學,化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我們有我們自由的、獨立的、特殊的思考辦法和認識世界的辦法。我們平時形容看事情的水平很了不起,會用“入木三分”這個詞?;瘜W家比這更深一層,我們看世界是分子水平。達不到分子水平,那就沒有學過化學,至少是沒有學好化學。數(shù)學和物理是我們化學的基礎(chǔ),是基本技能但不是真正的核心。
    
    我們來看看化學的基本概念。在座的絕大部分是學化學的,告訴我能量是什么?熵是什么?溫度是什么?濃度為什么能用?在座的我們到底知道多少?你們作為大學教授有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這些基本概念哪里來的?

    
    教授應(yīng)該是教學大討論的主體
    
    所以,我認為群眾運動辦不好大學,大學只能是腳踏實地。每個教授認認真真從零開始把自己的課堂做好,這是唯一的希望??款I(lǐng)導發(fā)號召沒有用,最重要的是我們教授真正認可自己的身份,把事情做起來。如果浙江大學每個教授都可以站好一個課堂,事情就不用愁了。
    
    當然你說做教授不好玩、干別的去更好玩,那你可以辭職。教授這個活非常有趣,肯定有人來干。
    
    科學研究不等價于發(fā)表文章,好的研究也都是日積月累的常年的過程。
    
    我認為當教授真正的好處,在于享受研究、享受發(fā)現(xiàn)未知,在研究中滿足個體的好奇心;在于課堂里向年輕人展示科學的美妙。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中國科學與教育事業(yè)在過去幾十年飛速發(fā)展,非常了不起。這個過程中,我們教授做了什么?我認為我們教授做的事情不夠多,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是不是我們老師都不想教好課?不是,有些教授愿意好好教課,愿意把課教好。但是,我們往往經(jīng)驗不足,還沒有探索出來一條真正適合于中國國情的大學思路。
    
    我們整個大學的教學系統(tǒng)在改革,但改革最后的成效是什么?
    
    沒有好的教授來承接這些改革的思想,再好的改革思路都會走樣、再好的教育理念都無法貫徹。
    
    所以我希望在大討論期間,我們把大家的想法認認真真地論證,扎扎實實研討。然后,實實在在、穩(wěn)打穩(wěn)扎一點點做起來。
    
    (作者系浙大化學系教授,記者周煒根據(jù)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