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選永平獎,再感“入對行”

——記2018年浙江大學永平教學貢獻獎獲得者呂一民

發(fā)布時間:2018-09-07來源:浙大新聞辦 作者:邱伊娜 柯溢能199


說起在浙大有名的通識核心課程,一定會提起一門叫做《20世紀法國知識分子》的歷史課,每每到了選課的時候,這門課都是學生們爭搶的對象。

“當時很多同學都推薦說這門課的老師特別好,所以我就選啦,特別幸運就被選上了,”2016級外語學院的王芯妍同學對這門通識課印象深刻,“我特別喜歡講課的呂老師,講得特別好,上課都沒辦法開小差,不自覺地會被吸引,老師還結合了很多他在法國的經(jīng)歷來上課,聽起來很有意思?!?/span>

王芯妍口中的呂老師,是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的教授呂一民,他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85年7月在杭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一直在浙江大學(含原杭州大學)從事世界近現(xiàn)代史,尤其是法國近現(xiàn)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今年已經(jīng)任教33年的呂一民老師獲得了浙江大學永平教學貢獻獎,談及感受,他總是半開玩笑地說:“俗話常說‘男怕入錯行’,通過這次永平獎的評選,在更大的范圍感受到了大家對我的肯定,這讓我再次感到自己這輩子幾乎沒有“入錯行”的遺憾。我在人過中年后經(jīng)常會開玩笑地說,如果有來生,還是愿意當個大學教師,特別是像浙大這樣不錯的學校當老師”。


課比天大

不遲到是老師的本能

“20世紀法國知識分子”這門課,與呂一民在十年前的一段經(jīng)歷有關。2008年9月,他在法國排隊參觀愛舍麗宮的時候,遇見了一位浙大理工科畢業(yè)的本科生,并與之一起參觀了愛舍麗宮,這位浙大校友聽完呂一民的講解后表示收獲極大,同時不無遺憾地說在浙大讀本科的時候沒有什么機會選修高質(zhì)量的歷史文化類的通識課。

呂一民聽后觸動很大,正好第二年他在人文學院負責教學工作,便大力動員學院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通識教育改革,開設了一批深受學生歡迎的通識核心課程,其中就有這門呂一民老師與歷史系朱曉罕老師合上的《20世紀法國知識分子》。

呂一民的碩士研究生閆明昊曾經(jīng)擔任過《20世紀法國知識分子》的助教,他說:“作為助教我會提前大概十分鐘到達教室,但是每次一看,呂老師都已經(jīng)在了?!辈恢惯@門課,任教33年,他上課都從來都沒有遲到過,一般都會提前十幾分鐘到達教室,“我覺得這是老師的本能”,呂一民說。

2014年呂一民去巴黎參加并共同主持浙江大學和索邦大學合辦的學術討論會,回程時遭遇法航員工罷工,航班相繼取消,呂老師為了不耽誤回國給學生們上新學期的第一堂通識核心課,請在巴黎的朋友幫忙,用高價買到一張國航的單程票?;貒笠驗榕_風,飛機改降南京機場,國航送乘客到上海的大巴一時來不了,呂一民當機立斷趕到南京南站坐高鐵回到杭州,幾經(jīng)周折,終于趕在上課前趕到了紫金港校區(qū),為學生們準時上課。

說起這個經(jīng)歷,呂一民說:“我在北大讀書時曾多次觀看人藝的話劇表演,那些國寶級表演藝術家讓我推崇備至的,除了精湛的演技,還有‘戲比天大’的理念。在我走上教師崗位之后,我自然而然地就將此轉(zhuǎn)化為‘課比天大’,把上好課作為頭等大事?!?/span>

2009年以來,呂一民老師在兼任學院副院長的同時還擔任了浙江省政府參事、西湖區(qū)人大代表,盡管公務繁忙,他始終力求不因此而影響教學工作。他的教學工作量,尤其是本科教學工作量仍一直大大高于所在院系的平均水平,居于院系前列。由于高水平的教學必須要以高水平的科研作為支撐,呂老師在教學之余亦甚為重視科研工作。他認為,一個合格的老師,必須要“講臺站得住”,“科研拿得起”,并在需要的時候“社會服務佳”。


不主動不拒絕不會不負責

呂老師的“三不”原則

在采訪呂一民老師短暫的兩個小時里,說起學生,他笑得最多,哪個學生是哪里人,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工作,有什么樣的發(fā)展,什么時候來看過自己,呂一民都如數(shù)家珍。面對學生,呂一民有自己的“三不”原則:不主動、不拒絕、不會不負責。

第一條“不主動”原則,呂一民認為,面對數(shù)量眾多的學生,特別是一堂課上百人通識課的學生,再主動也會分身乏術,“不主動”雖說是一種無奈,但保持一定的距離,也讓學生們能夠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歷史這一學科,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的興趣。

一旦學生主動,呂一民從不會拒絕學生請教、交流的要求,這就是“不拒絕”原則,有時候?qū)W生們約了他中午見面,呂一民12點下課以后直接買幾個包子草草解決午飯,準時在辦公室等著學生。

第三條原則,對學生“不會不負責”,碩士研究生閆明昊最佩服的就是老師回的郵件:“只要有問題,發(fā)郵件給呂老師,回你的一定是密密麻麻認認真真的一封超長郵件?!辈还苁亲约罕鞠档膶W生,還是上了呂一民通識課的外系的學生,他的郵件都是如此認真嚴謹。

呂一民的博士生劉璇說:“老師開的通核課每個學期都有一百多人選課,只要學生有要求,老師都會為他們一一開書單,解答問題,甚至有一次與一位外專業(yè)的本科生就他的未來規(guī)劃談了兩個多小時。”這些原則,都是呂一民在三十多年的教書生涯中總結并踐行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從來不“裝”

說起自己教書育人的理念,呂一民覺得自己沒有什么“豪言壯語”,認同和踐行的首先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與學生的相處、交流中,始終能善待學生,而且力求做到“將心比心,以誠相待”,從來不“裝”,更不會把自己不以為然的東西灌輸給學生。

只要學生有興趣,呂一民都會不遺余力地幫助學生走上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現(xiàn)任華東師大思勉研究院青年研究員的范丁梁校友,大學時原來的興趣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就是在聽了呂一民老師的《外國史學史》、《20世紀世界史》后,對外國史,特別是德國史學史和德國近現(xiàn)代史產(chǎn)生濃厚興趣,成為呂一民的研究生,呂一民雖然自己研究的是法國史,仍然給了范丁梁許多研究德國史的助力,最后她公派留學并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

對于呂一民來說,最欣慰的就是一些畢業(yè)多年的學生在回憶大學課堂情景時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收獲很大,甚至幾乎一字不漏地復述出自己當年講的話,還有他們在學業(yè)有成的同時生活美滿。

呂一民辦公室內(nèi)有數(shù)目不計的藏書,其中之一是學生汪少卿贈送的《燃燈者》,這是一本前些年流行的紀念恩師的書,在題簽中他把老師譽為“燃燈者”,在汪少卿眼中,恩師呂一民就是一位“燃燈者”:嘔心瀝血,燃燒自己,照亮前方,引人前行。而成為年輕學生的“燃燈者”,是呂老師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文 邱伊娜 實習生 柯溢能/圖片由呂一民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