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科學頭條

百年經典反應新突破,浙大催化研究登《科學》

發(fā)布時間:2022-07-22來源:浙大融媒體中心作者:柯溢能 盧紹慶1463

費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又稱F-T合成,是以合成氣(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體,主要來源于煤炭,生物質的氣化)為原料,通常在鐵基或鈷基催化劑和適當條件下合成碳氫化合物的工藝過程。該技術是19世紀20年代由德國化學家 Franz Fischer 和Hans Tropsch開發(fā)。由費托合成過程獲得烯烴產品(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to olefins, FTO)也是煤制烯烴的重要手段,但是當前反應過程依然存在反應溫度高、效率不足等問題。發(fā)展低溫、高效的催化劑對于煤炭的清潔利用獲得大宗化學品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肖豐收教授、王亮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鄭安民研究員團隊合作,研究FTO過程中關鍵反應物種的擴散對該過程的重要影響,發(fā)現在CO加氫過程中生成的少量水會吸附在催化劑表面抑制CO和氫氣分子的吸附與轉化,該問題在低溫反應過程中更為明顯。如何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低溫反應活性的同時又保持優(yōu)異的烯烴選擇性,成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日,該團隊報道了一種控制催化劑表面微觀環(huán)境中水物種的吸-脫附平衡的策略,通過將一種疏水助劑聚二乙烯基苯與經典鈷基催化劑物理混合,實現了催化性能的大幅提升。在250 °C下,CO的單程轉化率達到63.5%,同時保持71.4%的碳氫化合物為低碳烯烴產物(C2-C4=)。這項研究于7月22日刊登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方偉博士生、王成濤博士和劉志強博士,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為肖豐收教授、王亮研究員和鄭安民研究員。

不同于傳統(tǒng)費托催化劑的研究,浙大團隊獨辟蹊徑,將目光聚焦到反應產物在催化劑表面的吸-脫附微平衡調控上。肖豐收說:““這個想法也很簡單,我們通過催化劑和助劑物理混合的方式,在催化劑表面構筑特定的微觀環(huán)境,同時促進產物的脫附和抑制其再吸附,推動反應進行?!绷硗猓ㄟ^物理混合的方法,可以對現有催化劑“無損”的情況下對反應性能進行調控,優(yōu)于通常采用的化學修飾方法。

這種聚二乙烯基苯具有超疏水的表面。當催化劑中混入這個材料后,反應產物水就會迅速脫附和擴散。雖然整個反應體系內的氣氛組成沒有變化,但是活性位點所處的微觀環(huán)境會變得相對“干燥”,這為催化劑持續(xù)高效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拔覀儼言瓉肀凰趽醯幕钚晕稽c釋放出來,催化反應就可以持續(xù)推進?!蓖趿琳f。

大道至簡,這一小小的改變,讓轉化效率提升一倍,同時對產物的選擇性也進行了優(yōu)化,實現低溫條件下的高效率。

對于未來的應用,肖豐收說,這種物理混合的新型催化體系,不需要改造現有工業(yè)反應路線,就能夠高效率地應用于生產實踐,讓煤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文 柯溢能/攝影 盧紹慶 科研圖片由受訪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