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他在這里打開求索物理的大門,浙大人追憶李政道

發(fā)布時間:2024-08-06來源:央視新聞作者: 夏周 王杰487

當?shù)貢r間2024年8月4日凌晨

著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浙江大學校友

李政道先生在美國舊金山家中逝世

享年97周歲

作為浙江大學1943級的學生

李政道畢生心系母校發(fā)展

關(guān)心支持物理學科建設(shè)

并擔任浙江近代物理中心主任

在浙江大學物理學院

學院教職工們

回憶起了李政道先生的過往


浙江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 王凱:李政道在量子場論、粒子物理、核物理、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統(tǒng)計物理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很多杰出的工作,為國家的人才培養(yǎng)以及基礎(chǔ)研究,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1991年6月份,李先生到浙大來,成立了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并且一直擔任著中心的主任。

浙江近代物理中心退休教師 應和平:1991年6月6日,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正式在浙江大學成立了,李政道先生來到浙江大學,參加了成立典禮,來到我們的辦公室,看望我們這些青年學者,他告訴我們要繼續(xù)學下去。

浙江大學物理學院黨委書記 顏鸝:作為一個老師,愿意讓學生站到自己肩膀上往上走,去發(fā)展。我覺得,他留給我們的最值得我們追隨和弘揚的,應該是教育家精神和科學家精神。

李政道1926年11月生于中國上海,祖籍江蘇蘇州。1943年考入浙江大學,由此走上物理學之路。數(shù)十年的學術(shù)生涯中他嚴謹治學,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tǒng)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諸多領(lǐng)域,力尋突破,不斷攀登科學高峰,求是求真,為物理學的發(fā)展作出了持久而明確的貢獻。


李政道的浙大歲月

在浙大打開求索物理的大門

1943年秋,年僅17歲的李政道考取時在貴州遵義、湄潭辦學的浙江大學。開學前一個月左右,他從貴陽來到湄潭,經(jīng)過友人束慰曾介紹,拜訪了束慰曾的叔父、浙大物理系教授束星北。很快,他又認識了浙大物理系的另一位教授王淦昌。

那時,浙大物理系的實驗室、辦公室和期刊書籍閱覽室等都設(shè)在湄潭的雙修寺。李政道便常去雙修寺,旁聽教授們的談話與科研討論,逐漸了解了物理學科的意義和重要性,并產(chǎn)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漸漸地,他也經(jīng)常與老師們交談至夜深,很多時候就睡在雙修寺,頭上枕著一本《物理評論》的合訂本。一開學,李政道便決定轉(zhuǎn)到物理系。

當時,浙江大學還開設(shè)了一門“物理討論”課,分甲、乙兩種,“物理討論乙”由束星北和王淦昌輪流主持,兩位大師就物理學最前沿的研究課題和動向作報告,雖然這門課程是專門為大四學生開設(shè)的,李政道也每課必到,并且深受啟迪。

在投筆從戎報效祖國為先的年代,李政道也打算加入其中,由于中途受傷只得擱淺,隨后便進入西南聯(lián)大進行學習。李政道在大學期間不分晝夜,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他的努力也成為改變他人生命運的契機。

1946年,20歲的李政道以優(yōu)異的表現(xiàn)被破格錄取為芝加哥大學研究生,跟隨諾貝爾獎得主費米教授攻讀粒子物理博士,1953年起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1956年李政道先生和楊振寧先生合作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論斷,并被吳健雄先生領(lǐng)導的實驗證實,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始終牽掛基礎(chǔ)學科建設(shè)和人才培養(yǎng)

李政道雖然僅在浙大求學一年,但對于母校的感情十分深厚。自1972年起,李政道多次回校講學,調(diào)研招生、專業(yè)設(shè)置和課程教學,思考新中國的人才培養(yǎng)。

他始終心系祖國,傾心盡力為祖國育人才,設(shè)立CUSPEA(中美聯(lián)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建言設(shè)置博士后制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制度,設(shè)立中國高等科學技術(shù)中心等,為中國科學教育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

1991年,在李政道和路甬祥老校長提議下,浙江大學成立了一個理論物理研究所——浙江近代物理中心,開啟了浙大理論物理學科建設(shè)的新時期。


該中心由李政道擔任主任至今,一直人才輩出,始終保持著名家領(lǐng)銜、學科奮進的歷史傳統(tǒng)。中心作為國家理論物理重點學科的主要依托單位,在一批重要方向進行了布局,成為我國最大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之一。中心成立以來,已培育了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和天文研究所兩個研究機構(gòu),還在繼續(xù)培育核科學與技術(shù)方向。

2021年,在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成立三十周年之際,李政道親筆寫下“格物致理 求是創(chuàng)新”的希冀。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李政道先生心通天宇,情系華夏

用近百年的物理人生

譜寫出不朽的傳奇華章

緬懷 致敬!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4年8月6日)